【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文及翻译】一、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自《出师表》中的经典语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这句话表达了诸葛亮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以及他愿意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决心。
本部分内容将从原文出处、语义解析、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原文与翻译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句的含义与文化价值。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中文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 先帝(刘备)并不认为我出身低微、见识浅薄,反而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我的茅庐中拜访,向我询问当时国家大事 |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 因此我非常感动,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竭尽全力 |
三、语义解析
“遂许先帝以驱驰”中的“遂”表示“于是、就”,“许”意为“答应”,“驱驰”原指马匹奔跑,引申为“奔走效劳、竭尽全力”。整句话的意思是:因此我答应了先帝,愿意为他奔波效力。
这句话体现了诸葛亮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深切感激,也展现了他忠心耿耿、誓死效命的精神。这种情感和态度在《出师表》中多次体现,成为后人敬仰的典范。
四、历史背景简述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前写给刘禅的一篇奏章,旨在劝谏后主刘禅勤政爱民、任用贤才。文中不仅表达了对先帝刘备的怀念与感恩,还表明了自己北伐的决心与忠诚。
“遂许先帝以驱驰”正是这一情感的集中体现,反映了诸葛亮一生忠于蜀汉、鞠躬尽瘁的精神风貌。
五、结语
“遂许先帝以驱驰”不仅是诸葛亮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中华文化中“知恩图报”、“忠君爱国”精神的象征。通过本文的总结与表格对比,我们更清晰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及其背后的历史与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