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逞臆是什么意思】“逞臆”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常出现在古文或文学作品中。它由“逞”和“臆”两个字组成,结合在一起表达一种主观、任性的行为方式。下面将从含义、用法、出处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含义总结
“逞臆”中的“逞”意为“放纵、任性”,“臆”则指“胸中之想、主观想法”。合起来,“逞臆”指的是一个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行事,不顾他人意见或实际情况,表现出一种任性和固执的态度。
这种行为往往带有负面色彩,常用于批评那些不讲道理、只凭个人意愿行事的人。
二、用法与语境
- 常见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
- 多用于形容人做事不考虑后果,仅凭主观判断。
- 可作动词或名词使用,具体根据上下文而定。
三、相关词语对比
词语 | 含义 | 与“逞臆”的关系 |
逞强 | 故意显示自己比别人强 | 与“逞臆”有相似之处,但侧重“强” |
自以为是 | 认为自己是对的,不听劝告 | 与“逞臆”高度相似 |
任性 | 随心所欲,不守规矩 | 与“逞臆”同属主观行为 |
一意孤行 | 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听取意见 | 与“逞臆”意义相近 |
四、出处举例
1. 《左传·昭公二十年》
“君不度德而思,不量力而行,而逞臆以自成。”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君不衡量自己的德行和能力,就凭主观想法行事,最终导致失败。
2. 《资治通鉴·唐纪》
“太宗曰:‘人主当以天下为己任,不可逞臆。’”
——唐太宗强调,君主应以国家为重,不能凭主观臆断行事。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含义 | 指凭主观想法行事,不考虑客观情况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古文或文学作品中 |
语义 | 带有贬义,常用于批评固执、任性的行为 |
出处 | 多见于《左传》《资治通鉴》等古代典籍 |
相关词 | 逞强、自以为是、任性、一意孤行 |
如需进一步了解“逞臆”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可以结合具体文章或历史背景进行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