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资讯 > 严选问答 >

行不贰过出处于哪里

2025-09-14 06:18:55

问题描述:

行不贰过出处于哪里,真的急需答案,求回复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4 06:18:55

行不贰过出处于哪里】“行不贰过”这一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经典文献,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行为上坚守原则、不犯第二次错误。那么,“行不贰过”究竟出自何处?本文将从出处、含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出处

“行不贰过”最早见于《论语·雍也》篇,原文为:

>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虽然这句话中没有直接出现“行不贰过”,但“不贰过”一词的来源与《论语》密切相关。而“行不贰过”的完整表达,更常见于后世对孔子思想的引申和发挥,尤其是在《左传》《礼记》等典籍中有所体现。

例如,《左传·宣公十五年》中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夫行不贰过,非以自饰也。”这里的“行不贰过”强调的是人的行为不应重复犯错。

此外,《礼记·大学》也有类似的思想:“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虽未直接使用“行不贰过”,但其核心思想与之相通。

二、含义

“行不贰过”字面意思是“行为不重复犯错”。引申义为:一个人在言行举止上能够坚守道德底线,不因一时冲动或私欲而重蹈覆辙,体现出高度的自律和修养。

它不仅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慎独”“克己复礼”的重视。

三、用法

“行不贰过”多用于褒义场合,常用来称赞他人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和自我约束能力。例如:

- “他为人正直,行不贰过,值得信赖。”

- “古人讲‘行不贰过’,正是我们今天应学习的。”

四、总结

项目 内容
出处 《论语》《左传》《礼记》等古代文献中均有相关思想体现,但“行不贰过”一词常见于后世文献
含义 行为不重复犯错,强调自律与道德修养
原文引用 《左传·宣公十五年》:“夫行不贰过,非以自饰也。”
引申意义 强调个人品德、慎独、克己复礼等儒家思想
用法 多用于褒义,称赞他人有良好道德品质

五、结语

“行不贰过”不仅是古代士人修身的重要标准,也是现代人提升自我修养、培养责任感的重要参考。在当今社会,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坚持“行不贰过”的精神,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走好人生之路。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