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台作原文及翻译】《超然台作》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描写登临超然台所见的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心境豁达的情怀。本文将对《超然台作》的原文进行整理,并附上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一、原文
> 超然台作
>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于江之南,日与渔樵为伍。久之,心甚厌之,乃作亭于东城之上,名曰“超然”,以自适也。
> 其地坦而平,其水清而浅,其林木秀而密。登斯台也,四望无际,风声鸟语,皆足娱人。于是慨然叹曰:“此真可以超然矣!”
> 然吾尝思之,人之常情,多溺于外物,忘其本心。今吾居此,虽处卑陋,而心常自得。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故能超然于世。
> 噫!世之人,或逐利而忘义,或贪名而失德。吾独不然,虽处穷困,亦不失其志。是以乐而不骄,忧而不惧,此所谓“超然”也。
二、翻译
原文 | 翻译 |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于江之南,日与渔樵为伍。 | 我从钱塘调任到胶西,停船在江的南岸,每天和渔夫樵夫为伴。 |
久之,心甚厌之,乃作亭于东城之上,名曰“超然”,以自适也。 | 时间久了,内心感到厌倦,于是就在东城建了一座亭子,取名叫“超然”,用来自我安慰。 |
其地坦而平,其水清而浅,其林木秀而密。 | 这里的地形平坦开阔,水流清澈浅显,树林茂盛密集。 |
登斯台也,四望无际,风声鸟语,皆足娱人。 | 登上这座亭子,四面望去无边无际,风声鸟鸣,都足以让人愉悦。 |
于是慨然叹曰:“此真可以超然矣!” | 于是感慨地说:“这真是可以超然物外的地方啊!” |
然吾尝思之,人之常情,多溺于外物,忘其本心。 | 然而我常常思考,人们通常的情感,大多沉溺于外物,忘记了本心。 |
今吾居此,虽处卑陋,而心常自得。 | 如今我住在这里,虽然环境简陋,但内心却常常感到满足。 |
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故能超然于世。 | 因为不因外物而欢喜,也不因自己而悲伤,所以能够超然于尘世之外。 |
噫!世之人,或逐利而忘义,或贪名而失德。 | 唉!世上的人,有的追逐利益而忘记道义,有的贪图名声而丧失道德。 |
吾独不然,虽处穷困,亦不失其志。 | 我却不同,即使身处困境,也不失去自己的志向。 |
是以乐而不骄,忧而不惧,此所谓“超然”也。 | 所以在快乐时不骄傲,在忧虑时不恐惧,这就是所谓的“超然”啊。 |
三、总结
《超然台作》是苏轼在贬谪期间写下的一篇富有哲理性的散文,展现了他面对逆境时的豁达心态和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文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引出对人生、情感与价值观的深刻思考,体现出苏轼一贯的乐观精神和儒家思想中的“安贫乐道”理念。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鼓励人们在纷扰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关键词:超然台作、苏轼、原文、翻译、人生哲理、豁达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