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之无愧什么意思】“当之无愧”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在某种荣誉、称号或评价上是完全符合的,没有丝毫虚夸或不实之处。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名副其实”,即所获得的评价与实际表现高度一致。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用法 |
当之无愧 | dàng zhī wú kuì | 指某人或某事有资格接受某种荣誉、称号或评价,没有任何可指责的地方。 | 常用于赞扬他人或自我肯定,表示自己配得上某种赞誉。 |
二、出处与来源
“当之无愧”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其言也信,其行也正,其德也厚,可谓当之无愧。”意思是说一个人言行端正、品德高尚,值得接受各种荣誉和评价。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名副其实、实至名归、问心无愧 |
反义词 | 名不副实、愧不敢当、自愧不如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表扬优秀员工 | “他工作认真负责,这次被评为‘年度优秀员工’,当之无愧。” |
赞扬成就 | “她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比赛冠军,当之无愧。” |
自我评价 | “我对自己的努力感到自豪,这份成绩当之无愧。” |
五、注意事项
- 语境适配:该成语多用于正式或半正式场合,不适合过于口语化的表达。
- 语气庄重:使用时应保持一定的尊重和严肃感,避免轻浮或随意。
- 搭配恰当:通常与“荣誉”“称号”“评价”等词搭配使用,如“当之无愧的英雄”。
六、总结
“当之无愧”是一个表达高度认可和肯定的成语,强调的是“名实相符”。它不仅适用于对他人成就的赞扬,也可以用于自我肯定。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合理运用这一成语,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说服力。
关键点 | 内容 |
含义 | 表示某人或某事完全配得上某种荣誉或评价。 |
出处 | 《后汉书》 |
近义词 | 名副其实、实至名归 |
反义词 | 名不副实、愧不敢当 |
使用场景 | 表扬、颁奖、自我肯定等正式场合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当之无愧”不仅是一个常用成语,更是一种对人或事的高度评价,体现了社会对真实能力和成就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