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义必自毙是什么意思】“多行不义必自毙”是一句出自《左传》的成语,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做了很多不正义的事情,最终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自取灭亡。这句话强调了道德行为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天道循环”和“因果报应”的思想。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多行 | 做了很多坏事或不正当的事 |
不义 | 没有道义、违背正义的行为 |
必 | 一定 |
自毙 | 自己死亡,指因自身错误导致失败或毁灭 |
整体含义:一个人如果长期做不义之事,终将因自己的恶行而遭到报应,走向失败或毁灭。
二、出处与背景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左传·隐公元年》 |
原文 |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背景 | 这句话是郑庄公在面对弟弟共叔段的叛乱时所说,意在劝告弟弟不要继续作恶,否则必将自取灭亡 |
三、引申意义
方面 | 解释 |
道德层面 | 强调个人行为要符合道德规范,否则将招致恶果 |
法律层面 | 提醒人们遵守法律,避免触犯法纪 |
历史经验 | 古代许多暴君、奸臣因残暴无道而被推翻,印证了这一观点 |
四、现实应用
场景 | 应用举例 |
企业管理 | 管理者若长期压榨员工、违反法规,最终可能面临倒闭或法律制裁 |
政治领域 | 官员若贪污腐败,迟早会被查处 |
日常生活 | 人与人之间若长期欺骗、伤害他人,终将失去信任 |
五、相关名言对比
名言 | 出处 | 含义 |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 《老子》 | 天道公正,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作恶的人 |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 民间俗语 | 善行带来好结果,恶行带来坏结果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论语》 | 要有长远眼光,避免短视带来的后果 |
六、总结
“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仅是古代智慧的结晶,也是现代人应当铭记的道理。它提醒我们:做人要有底线,做事要讲原则,否则即使一时得逞,终究难逃失败的命运。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职场发展还是社会交往中,都应秉持正直与善良,才能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