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资讯 > 严选问答 >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2025-09-27 04:20:51

问题描述: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真的急需答案,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7 04:20:51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学而篇”是《论语》的第一篇,内容主要围绕学习、修身、做人等方面展开,体现了孔子对教育和道德修养的重视。

以下是对《论语·学而篇》的原文与现代汉语翻译的整理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阅读和理解。

一、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并经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说:“一个人如果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的人,很少见;不喜欢冒犯上级却喜欢作乱的人,从来没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道就自然产生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大概就是‘仁’的根本吧!”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面容伪善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要严肃对待政事并讲求信用,节省费用,爱护百姓,役使百姓要按照农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年轻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尊敬兄长,做事谨慎而守信,广泛地关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做这些之后还有余力,就可以学习文化知识。”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尊重贤德之人,不重外表;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献出生命;与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即使有人说他没读书,我也认为他是有学问的。”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就不会牢固。要以忠诚和诚信为主。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不要害怕改正。”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父亲在世时,观察他的志向;父亲去世后,观察他的行为。三年内不改变父亲的处世之道,可以说是孝了。”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圣王的治国之道,就在于此;无论大事小事都依礼而行。但若只知追求和谐而不以礼来节制,也是行不通的。”

二、总结

《论语·学而篇》集中体现了孔子关于学习、修身、交友、治国等方面的见解。其核心思想包括:

- 学习的重要性:强调不断复习、实践所学,才能真正掌握。

- 道德修养:提倡孝顺、诚信、谦逊等品德,认为这是“仁”的基础。

- 人际关系:主张真诚待人、择友而交,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尊重。

- 治国理念:提出治理国家应以诚信、节约、爱民为本。

- 自我反省:鼓励人们每日反思自身行为,以提升道德水平。

通过这篇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深刻思考,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篇章或深入探讨其中的思想内涵,可继续关注相关研究与解读。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