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入洛阳废帝后奉哪位王为皇帝】董卓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权臣,他在公元189年率军进入洛阳,掌控朝政,并在短时间内废黜了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史称汉献帝。这一事件标志着东汉王朝进一步走向衰落,也为后来的群雄割据埋下伏笔。
一、事件背景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宦官专权,外戚干政,社会动荡不安。灵帝死后,少帝刘辩即位,但因年幼,由其母何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何进掌权。然而,何进与宦官之间的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何进被宦官所杀,引发董卓率军入京,掌控朝局。
二、董卓废帝过程
董卓入京后,先是逼迫何太后退位,随后废黜少帝刘辩,另立其弟陈留王刘协为帝,年号“永汉”。刘协即位后,董卓自封为“相国”,掌握实权,成为实际上的独裁者。
三、总结
董卓入洛阳后,废黜了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这一举动不仅巩固了董卓的权力,也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
项目 | 内容 |
废黜皇帝 | 少帝刘辩 |
改立皇帝 | 陈留王刘协(即汉献帝) |
年号 | 永汉 |
董卓身份 | 相国、权臣 |
历史影响 | 东汉王朝进一步衰落,群雄崛起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董卓在控制洛阳后,选择了一个相对年长且有政治潜力的皇子作为新君,以此稳固自己的地位。这也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混乱与权力斗争的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