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文言文原文】“程门立雪”是中国古代一则广为流传的尊师重道的故事,出自宋代《宋史·杨时传》。该故事讲述了北宋理学家杨时与游酢在雪天拜访理学大师程颐,因程颐正在休息,二人恭敬地在雪中等候,直到积雪一尺多深,最终感动了程颐,得到了教诲。
一、原文
“程门立雪”这一典故最早见于《宋史·杨时传》,原文如下:
>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曰:‘吾昨夜梦得一理,方欲语子,适有客来,未及问也。’时曰:‘先生何不先问之?’颐曰:‘吾正欲问之。’时与游酢遂立雪中,久之乃去。”
这段文字简洁明了地描述了杨时和游酢在雪中等待老师的情景,展现了他们对学问的执着和对老师的敬重。
二、关键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说明 |
故事出处 | 《宋史·杨时传》 |
主要人物 | 杨时、游酢、程颐 |
时间背景 | 北宋时期(约公元11世纪) |
故事内容 | 杨时与游酢冒雪拜访程颐,因程颐休息而恭敬站立等待,积雪至一尺多深 |
故事寓意 | 表现尊师重道、求学诚心的精神 |
后世影响 | 成为“尊师重道”的典范,常被用来教育后人尊重师长、勤奋求学 |
三、结语
“程门立雪”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师长的尊敬,至今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学者的执着与谦逊,也能从中汲取学习的动力与做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