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食色者性也谁说的】“君子食色,性也”这句话常被误解为对人性的某种放纵或调侃,但实际上它出自中国古代经典《礼记·礼运》。这句话的原意并非鼓励人们沉溺于欲望,而是从人性本真的角度出发,探讨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
一、原文出处与背景
“君子食色,性也”最早见于《礼记·礼运》篇。原文如下:
>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君子欲其生于利,不欲其生于害。”
这段话强调的是人类的基本欲望——饮食和男女之情,是人生中不可忽视的自然需求。而“君子食色,性也”则是对这一观点的进一步引申,指出即使是君子,也会有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这是人性的一部分。
二、含义解析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礼记·礼运》 |
原文 |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 |
意义 | 强调人的自然欲望是天生的,不应完全压抑 |
君子角色 | 即使是品德高尚的人,也有基本的生理需求 |
现代理解 | 被误读为“纵欲”,实则强调人性本真 |
三、常见误解与正解
在现代语境中,“君子食色,性也”常被用来调侃或讽刺某些行为,认为这是对道德的挑战。但事实上,这句话并不是鼓励放纵,而是试图说明:
- 人性本真:人的欲望是自然存在的,不应被完全否定;
- 道德与欲望并存:君子虽重德,但也不能否认自己的生理需求;
- 社会规范的重要性:虽然欲望是自然的,但如何满足这些欲望,仍需通过礼仪和道德来引导。
四、总结
“君子食色,性也”并非鼓励纵欲,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承认人的自然欲望,并主张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建立社会秩序。这句话提醒我们,真正的道德修养,不是压抑人性,而是引导人性走向善。
核心观点 | 解释 |
人性本真 | 人的欲望是自然的,不应被完全压抑 |
君子亦有欲 | 即使是道德高尚的人,也有基本的生理需求 |
礼仪引导 | 需要通过礼仪和道德来规范欲望的表达 |
现代误读 | 常被误解为鼓励放纵,实际意义更深远 |
结语:
“君子食色,性也”是一句值得深思的经典话语,它不仅揭示了人性的本质,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关于道德与欲望之间平衡的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