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得于数里外的上一句是什么】“果得于数里外”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中的句子:“果得于数里外,不若迟疑于一毫端。”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在远处获得了成果,也不如在细微之处谨慎思考、细致处理来得稳妥。它强调了做事应注重细节、深思熟虑的重要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句话的出处和上下文,以下是对该句的详细总结与分析:
一、原文背景
“果得于数里外”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作者王符是东汉时期的政论家、思想家,他的著作《潜夫论》多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评与反思。此句出现在《潜夫论·明忠》篇中,用以说明治国理政应注重细节,不可只追求表面的成效。
二、原句解析
原句 | 上一句 | 下一句 |
果得于数里外 | 不若迟疑于一毫端 | —— |
- “果得于数里外”:意思是“在远方得到了成果”。
- “不若迟疑于一毫端”:意为“不如在极小的地方犹豫、慎重”。
整句话的意思是:即使在远处取得了成果,也不如在微小处谨慎对待来得更好。
三、语义总结
“果得于数里外”强调的是结果导向,而“不若迟疑于一毫端”则强调过程严谨。两者形成对比,突出“细节决定成败”的思想。这句话常被用来提醒人们,在做事情时不能只看表面的成功,更应关注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四、现实意义
1. 治国理政:国家治理要从基层入手,不能只追求表面的政绩。
2. 个人发展:成功不仅靠远大的目标,更要注重日常的努力与积累。
3. 企业管理: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重视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五、结语
“果得于数里外”虽是一句古语,但其蕴含的道理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成就的取得,不仅在于结果,更在于过程的严谨与细致。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果得于数里外”的上一句是“不若迟疑于一毫端”,这两句话共同传达了一个关于决策与行动之间平衡的重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