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通假字有哪些】《过秦论》是西汉贾谊所作的一篇著名政论文,文章通过对秦朝兴亡过程的分析,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在古文阅读中,通假字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指的是古代汉语中用一个字代替另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的现象。本文将对《过秦论》中的通假字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通假字概述
通假字在古文中较为常见,尤其在先秦至汉代的文章中更为普遍。它们往往因为书写不便、语音相近等原因被使用。掌握通假字有助于准确理解文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二、《过秦论》通假字总结
以下为《过秦论》中出现的主要通假字及其对应的本字和含义:
通假字 | 本字 | 含义 | 出处 |
有 | 又 | 表示“又”、“再”的意思 | “有席卷天下……” |
从 | 纵 | 指合纵,即六国联合抗秦 | “从散约败” |
晷 | 候 | 指时间、时刻 |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注:此处为引申义) |
阡 | 千 | 表示数量多 | “阡陌交通”(注:此句非出自《过秦论》,但类似用法可参考) |
赢 | 赢 | 表示“获得”、“胜利” | “赢粮而景从” |
景 | 影 | 指影子,比喻跟随 | “赢粮而景从” |
信 | 伸 | 表示“伸展”、“伸张” |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责 | 债 | 表示“债务”、“责任” | “责以夫德”(注:此处为引申义) |
> 注:部分通假字在不同版本或注释中有不同解释,以上内容主要依据通行的古文教材与权威注解。
三、学习建议
1. 结合上下文理解:通假字的意义通常需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不能孤立看待。
2. 查阅权威注释:如《古文观止》、《古代汉语词典》等,有助于准确识别通假字。
3. 积累常见通假字:掌握常见的通假字类型,如“有—又”、“从—纵”、“景—影”等,有助于提升阅读效率。
通过系统梳理《过秦论》中的通假字,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也能加深对古文语言特点的认识。希望本文能为古文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