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加权平均法,怎么算,写明过程,这个表格真心没看懂。】在会计和库存管理中,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常用的存货计价方法,用于计算每次进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这种方法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存货的成本变化,尤其是在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
一、什么是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每次购入新存货时,根据当前库存数量和成本,重新计算出一个新的平均单位成本。也就是说,每当有新的采购发生,都会对库存的平均成本进行更新。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计算步骤
1. 初始库存:记录初始库存的数量和单位成本。
2. 每次进货:记录每次购入的数量和单价。
3. 计算当前总成本:将当前库存成本加上新购入的成本。
4. 计算当前总数量:将当前库存数量加上新购入的数量。
5. 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用总成本除以总数量。
6. 结转库存:根据新的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结存金额。
三、举例说明(附表格)
日期 | 业务类型 | 数量 | 单价(元) | 总成本(元) | 累计数量 | 平均单位成本(元) |
2025-01-01 | 初始库存 | 100 | 10 | 1,000 | 100 | 10 |
2025-01-05 | 购入 | 50 | 12 | 600 | 150 | 10.67 |
2025-01-10 | 发出 | 80 | - | - | 70 | 10.67 |
2025-01-15 | 购入 | 60 | 11 | 660 | 130 | 10.46 |
2025-01-20 | 发出 | 90 | - | - | 40 | 10.46 |
计算过程如下:
- 初始库存:100件 × 10元 = 1,000元
- 1月5日购入:50件 × 12元 = 600元
- 总成本 = 1,000 + 600 = 1,600元
- 总数量 = 100 + 50 = 150件
- 平均单位成本 = 1,600 ÷ 150 ≈ 10.67元
- 1月10日发出:80件
- 结存数量 = 150 - 80 = 70件
- 结存成本 = 70 × 10.67 ≈ 746.9元
- 1月15日购入:60件 × 11元 = 660元
- 总成本 = 746.9 + 660 ≈ 1,406.9元
- 总数量 = 70 + 60 = 130件
- 平均单位成本 = 1,406.9 ÷ 130 ≈ 10.46元
- 1月20日发出:90件
- 结存数量 = 130 - 90 = 40件
- 结存成本 = 40 × 10.46 ≈ 418.4元
四、总结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关键在于每次进货后都要重新计算平均成本,这样能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成本变动情况。通过上述表格和计算过程可以看出,该方法适用于频繁进货或价格波动较大的企业,有助于提高库存管理的准确性。
如果你看到类似的表格却看不懂,可以按照上述步骤一步步分析,理解每一列的含义以及如何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