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破十法怎么讲解】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开始接触更复杂的加减法运算,尤其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类计算方法,“破十法”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解题策略。本文将对“破十法”的基本概念、操作步骤以及实际应用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加以说明,便于家长和老师参考。
一、什么是“破十法”?
“破十法”是解决20以内退位减法的一种常用方法。其核心思想是:把被减数拆成一个10和一个余数,先用10减去减数,再把余数加上,从而得到最终结果。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减法的分解过程,培养数感。
二、“破十法”的基本步骤
1. 拆分被减数:将被减数(如13)拆成10和一个余数(如10 + 3)。
2. 用10减去减数:从10中减去减数(如10 - 5 = 5)。
3. 加上余数:将第一步的余数(如3)与第二步的结果相加(如5 + 3 = 8)。
三、“破十法”示例讲解
题目 | 拆分被减数 | 用10减去减数 | 加上余数 | 最终结果 |
13 - 5 | 10 + 3 | 10 - 5 = 5 | 5 + 3 = 8 | 8 |
15 - 7 | 10 + 5 | 10 - 7 = 3 | 3 + 5 = 8 | 8 |
16 - 9 | 10 + 6 | 10 - 9 = 1 | 1 + 6 = 7 | 7 |
14 - 6 | 10 + 4 | 10 - 6 = 4 | 4 + 4 = 8 | 8 |
12 - 3 | 10 + 2 | 10 - 3 = 7 | 7 + 2 = 9 | 9 |
四、教学建议
1. 借助实物或图形辅助:可以用小棒、计数器等工具帮助孩子直观理解“拆分”和“组合”的过程。
2. 逐步引导:先从简单的题目入手,如11-1、12-2,再逐渐增加难度。
3. 鼓励口述过程:让孩子自己说出“我先把13拆成10和3,然后用10减5得5,再加上3就是8”,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4. 多练习巩固:通过反复练习,让孩子熟练掌握“破十法”的运用。
五、总结
“破十法”是一种简单但有效的减法策略,特别适合一年级学生理解和掌握。通过拆分数字、利用10的组成来简化计算,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还能增强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和家长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和练习,帮助孩子真正掌握这一方法。
通过以上内容的整理和表格展示,希望能为一年级数学教学提供实用的参考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