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资讯 > 严选问答 >

神明一词由来

2025-10-22 18:31:02

问题描述:

神明一词由来,急!求大佬现身,救救孩子!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2 18:31:02

神明一词由来】“神明”一词在中文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常用于指代超自然的、具有神性的存在。它不仅出现在宗教信仰中,也广泛应用于文学、哲学和民间传说中。以下是对“神明一词由来”的总结性分析,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归纳。

一、

“神明”一词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最初是“神”与“明”两个字的组合,分别代表不同的概念。其中,“神”原指天地间的神秘力量或超自然存在,而“明”则有光明、智慧、通达之意。两者结合后,逐渐演变为对具有智慧、能力且超越人类存在的神圣实体的称呼。

在古代文献中,如《尚书》《诗经》等,已有“神”字的使用,但“神明”作为固定词组,更多见于汉代以后的典籍。随着佛教、道教的发展,“神明”一词被赋予了更多的宗教色彩,成为信仰体系中的重要概念。

在民间信仰中,“神明”通常指代土地神、城隍、山神等地方守护神,也包括天帝、玉皇大帝等更高层次的神灵。不同地区对“神明”的理解略有差异,但总体上都强调其神圣性、超凡性和对人间事务的干预能力。

二、表格归纳

项目 内容
词语构成 “神” + “明”,合为一个复合词
起源时间 先秦时期,成型于汉代以后
字义解释 - 神:天地间神秘力量或超自然存在
- 明:光明、智慧、通达
文化背景 源自中国古代哲学与宗教思想,受儒、道、佛影响
宗教意义 在佛教中指佛菩萨,在道教中指仙人或神灵,在民间信仰中指各种守护神
文学应用 常见于古文、诗词、小说中,象征神圣与权威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对“神明”的具体指代有所不同(如南方多供奉土地神)
现代用法 仍用于宗教活动、祭祀仪式及文学作品中,也用于比喻高明的人或事物

三、结语

“神明”一词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宇宙以及超自然力量的理解与敬畏。从字义到文化,从宗教到民俗,它始终是中华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了解“神明”的由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的脉络与精神内核。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