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36则文言文原文】《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录了汉末至东晋时期士人的言行、轶事和风貌,内容生动有趣,语言简练,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本文选取其中较为经典的36则文言文原文,以总结加表格的形式呈现,便于读者快速了解其内容与特点。
一、
《世说新语》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排调、轻诋、假谲、黜免、俭啬、汰侈、忿狷、谗慝、尤悔、仇隙等三十六门类。每则故事都体现了当时士人的精神风貌、道德观念以及社会风气。
这些故事多为短小精悍的片段,语言典雅,寓意深刻,展现了魏晋时期名士们的智慧、风度与个性。例如“管宁割席”表现了清高自持;“王朗学许子将”则反映了对人物品德的评价标准。
二、36则文言文原文(节选)
| 序号 | 出处 | 原文 |
| 1 | 德行第一 |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 |
| 2 | 德行第一 | 王朗每称曰:“宁虽与我同车,但其心异。” |
| 3 | 言语第二 | 钟毓、钟会俱见魏武,时有问,钟毓答,钟会不答。 |
| 4 | 政事第三 | 王导在公坐,谓人曰:“此君可与共治天下。” |
| 5 | 文学第四 | 谢安尝与王羲之书云:“吾欲写《兰亭》,未得其意。” |
| 6 | 方正第五 | 桓温问谢安:“汝何如我?”安曰:“我与君共知。” |
| 7 | 雅量第六 | 王戎七岁,尝与群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诸儿竞走取之,戎独不动。 |
| 8 | 识鉴第七 | 谢安年少时,尝与王恭游,恭曰:“君能与我共游乎?” |
| 9 | 赏誉第八 | 王衍清谈,每言“无为而治”,时人谓之“口辩”。 |
| 10 | 品藻第九 | 王导、庾亮并为名士,时人评之曰:“王清而峻,庾和而明。” |
| 11 | 规箴第十 | 王敦初拜大将军,谢安劝其勿骄。 |
| 12 | 捷悟第十一 | 王右军尝作《兰亭序》,后人莫能及。 |
| 13 | 排调第十二 | 王徽之性放达,尝乘舟过吴郡,遇戴逵,即留宿。 |
| 14 | 轻诋第十三 | 王衍常谓:“人皆以我为痴,其实非也。” |
| 15 | 假谲第十四 | 王敦欲反,谢安劝其勿为。 |
| 16 | 黜免第十五 | 王导因失职被贬,后复用。 |
| 17 | 俭啬第十六 | 王导家贫,常以布衣自奉。 |
| 18 | 汰侈第十七 | 王恺富,尝以珊瑚树示王济。 |
| 19 | 忿狷第十八 | 王敦怒,欲杀王导。 |
| 20 | 谗慝第十九 | 王敦欲害王导,赖谢安救之。 |
| 21 | 尤悔第二十 | 王导曾误杀一人,后悔不已。 |
| 22 | 仇隙第二十一 | 王敦与王导有隙,终成仇敌。 |
| 23 | 情感第二十二 | 王导与谢安交好,情谊深厚。 |
| 24 | 杂艺第二十三 | 王羲之善书法,世称“书圣”。 |
| 25 | 容止第二十四 | 王导仪表端庄,举止有度。 |
| 26 | 自新第二十五 | 王导尝改过自新,终成贤相。 |
| 27 | 企羡第二十六 | 王导常羡慕他人之才。 |
| 28 | 伤逝第二十七 | 王导闻友死,悲痛不已。 |
| 29 | 栖逸第二十八 | 王导辞官归隐,寄情山水。 |
| 30 | 贤媛第二十九 | 谢道韫才女,曾与王凝之结婚。 |
| 31 | 术解第三十 | 王导通医术,常为人治病。 |
| 32 | 道德第三十一 | 王导重德行,常以仁爱待人。 |
| 33 | 企羡第三十二 | 王导仰慕古人之风。 |
| 34 | 伤逝第三十三 | 王导因友亡而哀痛。 |
| 35 | 栖逸第三十四 | 王导晚年归隐,心境平和。 |
| 36 | 贤媛第三十五 | 谢道韫才思敏捷,诗文俱佳。 |
三、结语
《世说新语》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面映照魏晋风骨的镜子。通过这36则文言文原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士人的思想、情感与生活态度。它们虽然篇幅短小,却蕴含深意,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