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法自毙的故事和含义简短】“作法自毙”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自己的行为或手段最终导致自己陷入困境或失败。这个成语不仅具有历史背景,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一、故事简介
“作法自毙”最早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故事讲述的是晋国大夫赵鞅(赵简子)在治理国家时,为了防止权臣专权,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法律制度。然而,后来他的一位亲信却利用这些法律来打击异己,甚至对无辜者进行迫害。赵鞅发现后,感到非常后悔,感叹道:“我制定的法度,反而成了伤害自己的工具。”于是有了“作法自毙”的说法。
这个故事虽然并非广为流传,但其寓意深刻,强调了制度与执行之间的关系,以及滥用权力带来的后果。
二、含义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来源 | 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 字面意思 | 自己制定的法度反而使自己受害 |
| 引申意义 | 因自己的行为或决策导致自身受害;讽刺那些因小聪明或不当手段而自食其果的人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批评那些自以为聪明,结果反被自己所害的行为 |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提醒人们做事要谨慎,不要贪图一时之利而忽视长远后果 |
三、总结
“作法自毙”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它告诉我们:无论是在政治、职场还是生活中,任何行为都应有明确的界限和道德底线。如果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后果,最终可能会落入自己设下的陷阱。因此,做人做事应当慎之又慎,避免因一时之快而酿成大祸。
通过了解“作法自毙”的故事和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底蕴,也能从中获得宝贵的处世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