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室操戈的意思】“同室操戈”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同室操戈,自相残杀。”字面意思是:同住一室的人却拿起武器互相攻击。比喻兄弟或同僚之间因矛盾而发生内斗、争执甚至冲突。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内部不和、互相攻击的情况,带有强烈的负面色彩,强调的是内部矛盾带来的破坏性后果。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同室操戈 |
| 拼音 | tóng shì cāo gē |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 |
| 字面意思 | 同住一室的人互相用武器攻击 |
| 引申义 | 兄弟或同僚之间因矛盾而互相争斗 |
| 用法 | 用于形容内部矛盾、自相残杀 |
| 情感色彩 | 负面 |
| 近义词 | 自相残杀、同室操兵、内耗 |
| 反义词 | 团结一致、和睦相处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家庭内部
- 比如兄弟姐妹之间因为财产分配产生矛盾,互相指责,可以称为“同室操戈”。
2. 公司内部
- 同事之间因利益冲突而互相排挤、陷害,也可用此成语形容。
3. 政治斗争
- 在政党或组织内部,成员因理念不合而相互攻击,也常用“同室操戈”来形容。
三、成语故事(简要)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国的赵氏家族内部因权力争夺而发生内乱。赵盾与赵括兄弟为了争夺家主之位,最终导致家族分裂,甚至引发战乱。后人以此事件为鉴,总结出“同室操戈”的说法,用来警示人们不要因私利而伤害亲人或同僚。
四、总结
“同室操戈”是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成语,不仅表达了对内部矛盾的批评,也提醒人们在面对分歧时应以和平方式解决,避免因一时意气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它不仅是语言中的一个表达,更是传统文化中关于人际关系与道德伦理的重要体现。


